|
居民膳食平衡目标下我国水产品消费研究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国民膳食结构改进,水产品的食物健康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消费需求量也越来越大。2021年是“十四五”起始之年,未来15年,我国每年需要生产多少水产品,生产什么样的水产品,水产品与肉禽类等动物性食物是什么样的消费结构关系?这些都是渔业领域应该关注的基础性战略问题。本文在研究《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1-2035)》的基础上,对2021年~2035年我国水产品供给与消费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学界和产业部门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16年以来,国家陆续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和《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1-2035)》等政策文件,一再强调“改进膳食结构,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这一重要内容。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民食物结构将由“吃得好”全面转向“吃得营养”“吃出健康”。 从整体上看,我国水产品经历了从“供应短缺”到“结构性过剩”的变化过程。自1989年以来,我国水产品产量从1000多万t增长到2020年的6549.02万t,年均增速为5.27%。近10多年来,业界对于水产品结构性过剩的讨论不断增多,国家宏观政策也在通过结构调整控制产量增速,2016年~2020年,我国水产品产量年均增速已降为0.66%,远低于近30年来的年均增速。在参与《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1-2035)》编制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笔者对2021年~2035年的水产品供给与消费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 二、我国水产品消费存在的问题 三、以膳食平衡为目标的食用水产品消费量测算 四、居民膳食平衡目标下满足水产品需求总量的实现路径 五、推进水产品供给与消费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为推动生产供给和消费目标的实现,以实施“国民水产品”培育工程为抓手,加快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生产供给与消费结构调整。未来15年,通过渔业全行业的努力,打造数条百万吨级以上的“国民水产品”,使其成为以保障全民膳食平衡营养为目标的日常消费水产品。 (一)强化培育“国民水产品”消费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