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鑫坚水产
打造中国水库生态鱼第一品牌
水产科技

作者:刘炜、周国勤、茆健强、张雷鸣来源:江苏特色水产产业技术体系江宁推广示范基地、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近日气温水温连续攀升,气温连续多日达到40℃,池塘水面1m处水温达到35.5℃,对黄颡鱼养殖户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做好高温季节黄颡鱼养殖池塘的日常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为确保养殖产量,稳定黄颡鱼养殖产业效益,减损增效,现就黄颡鱼养殖高温天气下的应急管理关键技术介绍如下:1、保持水位,降低水温...

在养殖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要养殖户“解毒”。很多养殖户有时对此很不理解!我这问题光说完你就让我“解毒”,可我的水现在很漂亮啊!水色也正常,水体的PH值,氨氮、亚硝酸盐一点也不超标。我为什么还要“解毒”不是说水有问题之后才解毒的嘛?现在还莫名的出现“藻毒素”“霉菌毒素”我到底怎么办才可以正确“解毒”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解除大家的顾虑!一、水体中有哪些毒素?1、水体中重金属毒素水体...

对付寄生虫,很多人想法简单,用药杀光不就行了么!但是,药物真的能把虫子杀绝么?杀虫剂的危害你了解多少?防虫、抗虫、抑虫、驱虫、杀虫这些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杀虫的危害1、药物的毒性:水产养殖上的杀虫剂多是农药、重金属等,这些药物除了能杀寄生虫,同时它自身的毒性会影响养殖动物。例如,造成养殖动物不肯吃食、黑身黑头、溜边、兴奋、麻木、抽搐等,严重时直接毒死养殖动物;如外用阿维菌素或菊酯类药物因剂量过...

6月的到来,不仅预示着天气正式走向夏季,还将新一轮的考验送到了养殖户面前快速上升的气温和突然的下雨对水产养殖影响非常大,高温导致水产动物摄食旺盛,这就会造成池塘中残饵和排泄物增多,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而频繁的降水会造成养殖池塘温度剧烈变化和水质下降,易使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下面是一些这个时间段可能会发生的几种病毒性疾病,还需养殖户们重点关注。病情预测草鱼出血病:发病水温...

5月水产养殖应该重点关注草鱼出血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刺激隐核虫病、病毒性神经坏死病、锦鲤疱疹病毒病、白斑综合征、十足目虹彩病毒病、虾肝肠胞虫病和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等。鱼类疾病1. 草鱼出血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鱼及青鱼,发病水温为20℃~30℃。患病鱼出现鳃盖或鳍条基部出血,解剖查验发现肌肉点状或块状出血、肠壁充血、肝脾充血等症状。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和四川等...

黄颡鱼:是鲿科、黄颡鱼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生存水温为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适宜溶氧为3mg/l以上,2mg/l以下会浮头,1mg/l以下会死亡;最适pH为7.5-8.4。1.发病池塘的特点通过对多个养殖池塘展开黄颡鱼“烂身病”的跟踪研究,发现连续患病池塘,都存在共性,水温多14-20℃,pH为7.6-8.0,溶氧在4-6mg/L之间,氨氮小于0.1mg/L。发病塘水体普遍偏瘦...

亲鱼春季培育是人工繁殖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决定着人工孵化成功与否,也决定着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和苗种培育率的高低。当前正值斑点叉尾鮰亲鱼发育的重要阶段,本文总结了亲鱼春季培育管理要点,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01培育池条件亲鱼培育池的面积以3~5亩为宜,培育池不宜过大,过大水质不易掌握。水深在1.5~1.8米为好。底部平坦,便于拉网捕捞;淤泥少,以硬底或砂底为好;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良...

每年的早春是放苗的高峰季节,有一部分养殖户对选苗以及苗种的运输,下塘的过程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鱼苗下塘之后基本死光!对于鱼苗下塘后,出现大量的死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选苗的时候不注意,选择的苗种体质不好,导致下苗后持续出现烂鳃等疾病,不断损耗。2、在运输,下塘过程中操作不慎,造成苗种的损伤,继而导致苗下塘后出现损耗。3、下塘后没有及时进行消毒和抗应激处理,导致下塘后的一段时...

水和土地一样,有肥有瘦。所谓水的肥度,就是水的肥瘦程度,主要以水中作为鱼类饵料的浮游生物的含量多寡而定。浮游生物本身带有色泽,它在水中数量的多少又直接影响阳光在水中的穿透能力。在池塘中养鱼时,由于是高密度养殖,池塘里的天然饵料远远不能满足鱼类的摄食需求,因此需要不断地投喂各种饲料,这些饲料不可能完全被鱼类摄食,那些没有被鱼类完全摄食的饲料就会沉积在水底。此外,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鱼类的数量众多,...

进入冬季,水产养殖中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抗药力下降,是最好的杀虫、杀菌时期。但是,在水产养殖中,气温低时,鱼的体温也会随环境温度而小幅降低。体温降低给鱼儿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体内的生物酶活性会降低,理化反应变慢,器官功能变弱,消化能力下降,活动能力变少。总的影响是鱼体抗病能力弱,稍有不慎,会导致死亡,带来损失。那么,低温季节,在不影响鱼体健康的情况下,又该如何给鱼儿用药呢?转自:水产技术一点通

最近可能很多的养殖朋友都遇到过杀寄生虫后,不开口吃料怎么办!到底是什么原因?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水正常,也喂了保健产品,但就是不开口!好担心!”原因分析1、没有注意日常保健现在养殖密度大,投喂营养高,生长环境同无人为干涉的环境天差地别。肝脏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肝脏有解毒排毒、免疫、代谢、吸收等重要功能,肝脏出现问题,鱼体质不好,就容易出现疾病,不开口吃料的情况只是表象。2、应激最近寒潮...

鱼类的应激反应是其个体对各类环境因素的异常刺激所表现出的一种非特异性生理反应。应激本身不是一种病,但它是一种或多种疾病的诱因。特别对集约化养殖的鱼类由于高密度养殖、水环境污染、饲料营养不均衡、各种药物滥用等人为因素,另外还有溶解氧、PH值、盐度及水温等异常变化的自然因素影响,致使其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出血、肠炎、肝胆综合征等疾病频发,进而给养殖者带来严重损失。引起鱼类应激的原因很多,比如...

氨氮是池塘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俗称“分子氨”)和铵离子(NH4+,又称“离子铵”)形式存在的氮。对化学式不了解,那您只要记住带3的那个有毒,带加号的没毒就可以!也就是分子氨对鱼虾是有毒性的,而离子铵不仅无毒,且是水生植物的营养源之一。带3的那个和带加号的一起就称为总氨氮(TAN)。这两种形态在水里可以相互转换的,谁多谁少他们自己说了不算。决定他们命运的数量和比例主要...

养鱼池塘经过长时间的养殖后,都会有一定厚度的淤泥,都有什么危害呢?如何正确处理呢?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分享!一般鱼塘以保留15-20厘米的淤泥为宜,能起到保肥、供肥和缓冲水质等作用。但淤泥过厚,不仅会削弱它的有益作用,而且会对水产养殖带来不利影响。◀主要危害▶1、养殖鱼类产量低由于淤泥增厚增多,池底抬高,池塘水温变化增大,饵料生物的产量就会不稳定并随之降低。同时,水层薄、鱼类的活动空间减少,这...

  明明池塘不缺氧,为啥鱼还在浮头?这种时候就算是你再怎么使用增氧片,开启增氧机,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今天就来和您分析一下,不缺氧但是鱼浮头有哪些方面的原因:1、寄生虫的影响       一些喜欢寄生在鳃部的寄生虫,如车轮虫、指环虫、三代虫、中华鳋等鳃部寄生虫,会破坏鱼的鳃结构,导致鱼类生理性缺氧浮头,这一类情况一般通过镜检鳃部即可确诊。       寄生车轮虫较多时,鱼类一般会围绕池塘游动...

凡是鱼虾蟹喜食的自然生长在水中和陆地上的各种生物,均称为鱼虾蟹的天然饵料。主要有浮游植物、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陆生动植物等。1.浮游植物浮游植物包括硅藻、金藻、甲藻、裸藻、绿藻、蓝藻等,是早期幼蟹(虾、鱼)和浮游动物的饵料。2.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是蟹(虾、鱼)的好饵料。3.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包括金鱼藻、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四种,是蟹(虾、鱼)的主体天然饵料...

小瓜虫病近期随着水温的降低,寄生虫问题愈演愈烈,小瓜虫病,一直以来都是水产界的顽疾,很多人都说是寄生虫病里的癌症。 何以如此?究其原因有三:原因之一:小瓜虫本身结构和生理的特殊性小瓜虫生活史分为滋养体阶段、包囊阶段、掠食体阶段。滋养体阶段是幼虫长成成虫的过程,在鱼体身上3~5天完成,一般外用药物效果不理想。小瓜虫成熟后脱离鱼体进入包囊阶段,在水中2~7天完成多次二分裂(一个小瓜虫经过十次二次...

霜降后,水产养殖这些问题不得不防!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后各地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明显加大,池塘水质渐趋老化,容易诱发水生动物真菌性和寄生虫疾病。水产养殖也进入收获季节,鱼陆续起捕上市。一、养殖池塘特点:1、池塘上、下水层温差大,易造成水体分层及夜间泛底缺氧;2、池塘处于养殖中后期,水质、底质污染严重,易滋生大量有害菌及寄生虫;...

      在水产养殖中,生石灰有很多作用,石灰家族中除了生石灰,还有哪些呢?生石灰的作用到底都有哪几点呢?小编在这里来给大家一个分享!石灰“家族”1、生石灰遇水反应剧烈,大量放热,其水溶液强碱性,具腐蚀性。 2、熟石灰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偶见块状物,水溶液呈碱性,具吸附性。3、风化石灰学名碳酸钙,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水溶液呈弱碱性。生石灰的用处1、清塘消毒生石灰一亩100-1000斤不等(按...

上一页 1 2 3
...
下一页